返回首页

宏观经济对企业的影响?

306 2023-09-21 18:20 admin

一、宏观经济对企业的影响?

融资成本。紧缩货币政策,会导致利率上升,使企业融资成本上升,利润下降,对企业不利。

销售。 稳定的经济政策,和合理的分配制度会让老百姓对国家的经济有信心,对未来生活有信心, 这样,就会促进老百姓消费,促进企业投资。这都有利于企业销售。

增税。 紧缩财政政策,增加企业税收,直接导致企业利润下降。

二、降息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降息是一种货币政策工具,它通过降低利率来影响市场利率和资金供给,从而对宏观经济产生影响。下面是降息对宏观经济的几个可能的影响:

1. 促进经济增长:通过降低利率,降息可以提高企业和个人的资金成本,鼓励他们增加投资和消费。这有助于刺激经济活动,促进经济增长。

2. 促进信贷市场活跃:降息可以降低贷款利率,提高借款的吸引力。这可能导致信贷市场活跃,鼓励企业和个人进行更多的借贷和投资。

3. 刺激房地产市场:降低利率会使房屋贷款更加便宜,鼓励购房和房屋建设。这可以刺激房地产市场,提振相关产业的发展,并对经济增长产生积极影响。

4. 促进股市表现:降息可能会提高股票市场的吸引力,因为投资者可能会将资金从低收益的固定收益投资转向股票等高回报的资产。这可能导致股票市场上升,提振股票市场表现。

5. 影响货币汇率:降息可能导致货币贬值,因为较低的利率使该国资产相对不那么有吸引力,投资者倾向于将资金投资到利率更高的国家。这可能对出口产生积极影响,但可能对进口和外债产生负面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降息并非没有风险,过度降息可能导致通胀上升或金融市场过度热炒的问题。此外,降息的具体影响也取决于其他因素,如经济结构、政府政策和市场预期等。因此,在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时,需要权衡各种因素,并定期评估其效果。

三、税收对供求曲线的影响?

看你从哪个角度说。

如果从损益的角度说,与该税金是价外税还是价内税有关。

价内税,是厂商承担的,要记入利润表的“营业税金及附加”等科目的;

价外税,不计入利润表成本费用科目,可以视作不是厂商承担。

如果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

与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斜率,也即相应价格弹性有关。

一开始,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相交于一个均衡点,有一个初始均衡产量p0,q0。

征税导致供给曲线向左移动,即向上移动与税金对应的金额,从而形成一个新的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该均衡价格p1高于原均衡价格p0,均衡产量q1小于原均衡产量q0。

(p1-p0)*q1为消费者承担的税收金额,单位税收*总产量q1-消费者承担税收金额=生产者承担税收金额。

也就是说,生产者和消费者各承担多少,受供求曲线交点变化而定。而新的均衡点与原均衡点的均衡价格和产量差异由供应曲线和消费曲线的斜率,也即两者的价格弹性决定。

四、余额宝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一)促进了利率市场化

目前,贷款利率市场化已经实现。但是存款利率市场化是改革中最艰难

的环境,因为存贷差是银行盈利的重要组成部分,存款利率市场化将从根本上动摇银行的盈利模式。但是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为投资者提供了多种可选择的金融产品

和服务,发挥了“鲶鱼效应”,倒逼了存款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在余额宝的影响下,各大银行也相继推出了“宝宝”类产品,如中信银行的薪金宝、招商银行的朝朝

盈、中国银行的活期宝、民生银行的如意宝等。这些银行理财产品的出现,实质上已开启了存款利率市场化的改革步伐。

(二)实现了普惠金融

普惠金融就是指金融服务体系惠及各阶层企业和民众,尤其是在传统金融体系下难以获得金融服务的小微企业和低收入群体。银行由于其经营业务的要求,迫使其

将资源投入到收益最大的部分,导致其主要业务对象为大的企业,不可能真正的为小微企业、普通民众服务。而互联网金融就通过便捷的网络平台解决了这个问题。

互联网金融通过其技术和客户优势,降低了金融的准入门槛,提高了广大民众对于金融投资的参与积极性,是对传统金融的有益补充。

(三)拓展了金融交易边界

互联网金融凭借其网络平台,打破了地域限制,具有覆盖面广、机会平等的特点,提高了资源的配置效率。如P2P网络贷款、众筹等模式,使一对一的资源配置成为可能,这些是传统金融无法做到的。

五、宏观经济学对个人的影响?

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经济体系的经济现象和规律,而个人在其中处于微观经济学的范畴。宏观经济学影响了个人的工作机会、工资水平、通货膨胀、利率、税收等等。

例如,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会影响到整个行业和市场的供求关系,从而影响到个人的就业和收入水平。

此外,通货膨胀和利率变化也会影响到个人的消费行为和储蓄决策。总之,宏观经济学的变化对每个人的生活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个人也应该关注经济形势的发展和变化,以更好地应对现实生活。

六、总需求上升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社会的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关系可能出现三种情况:

一是总需求小于总供给,其表现为市场价格下降,生产萎缩,失业增加,严重时会出现经济危机;

二是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其表现为产品供不应求,生产扩大,价格上升,即造成通货膨胀;三是总需求等于总供给,也就是总量平衡,这时物价稳定,经济发展比较协调。

在这三种情况中,前两者称为国民经济总量失衡,而后者称为国民经济总量平衡。因此,根据第二种情况,总需求上升导致社会各行业高速运行,促进社会经济快速增长,从而使宏观经济得到增长,也推敲了物价和产品价格,导致通货膨胀。

七、中国消费特点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从理论上说,影响消费的因素就是影响需求的因素。经济学认为,需求是消费者在某一价格水平下愿意并能够购买的商品或劳务的数量。

需求必须是既有购买欲望又有购买能力的有效需求,需求有两个条件:

一是购买欲望,二是购买能力。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由很多因素构成。其中主要的因素有: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收入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偏好和消费者对该商品价格的预期等。

从社会宏观层面看,一定时期的社会消费需求主要取决于一定时期的物价水平和人们的收入水平。

因为人们的购买欲望和购买能力是受到物价水平和收入水平决定或制约的

八、分析我国教育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人们受教育的程度在一定意义上是对其开展水平的肯定,良好的教育标志着人们拥有较多的知识和技能,宏观教育可以增加人们的知识和技能,而知识和技能的增加有利于劳动者效率和收入的提高。

掌握技能较多的人可以更快地适应工作,在更短的时间内更有效地完成工作。在相同的时间内,可以更快、更多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

九、税收对居民储蓄有何影响?

税收对储蓄的影响主要是指个人所得税课征对居民储蓄的影响。其影响表现为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收入效应所得税对纳税人在储蓄方面的收入效应,表现为政府课税会减少可支配的收入,从而促使纳税人减少现期消费,为维持既定的储蓄水平而增加储蓄。也就是说,政府征税会促使纳税人相对增加储蓄。收入效应的大小取决于平均税率的水平。

替代效应的大小由所得税边际税率决定。

十、利润变动对宏观经济有哪些影响?

利润有两个重要来源,剩余价值率和货币周转率,给出了利润、剩余价值、货币周转率三者的换算关系,论证了规模经济不是实体经济的观点,从一个崭新的视角思考和诠释当代经济。

我们大家都在使用货币,很多人用货币做生意,很多人用货币做股票,还有很多人把货币存在银行。无论我们做什么,我们实际上都有个货币收入。这个东西在企业叫资本收益率,在股市叫股息,在银行就叫存款利息。无论它叫什么,本质上都是来源于企业的利润,而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直接指标就是利润率。

简单的看,我们年初把本金拿出来投入生产,年底分红,这个分红除以我们的本金就是我们企业的年利润率。我们把这个分红作为本金再次投入生产,那么我们的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就会保持和年利润率同等程度的增长率。换句话说,这个社会实物产品的增长(也就是GDP的增长),也应该和企业平均利润率保持一致。然而事实完全不是这样,这个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利润率和增长率是一致的,往往企业的利润率都会高于实际的经济增长率。

有关金融增长和经济增长是否存在正相关的关系,西方经济学界一直争论不休,存在所谓的帕特里克难题。支持金融自由化学说一派的观点,认为两者之间是正相关的,这个学派还有一个大胆实践,叫做利率市场化。然而它的基本观点其实是错误的,错误的根源在于当代经济学给我们灌输的一个错误观念,就是把利润和剩余价值混淆在一起。

我们大家一直以为,企业的总收入分为两个部分,归劳动者所有的部分和归企业所有的部分,后者构成了企业的利润。比如说工人制作了100双鞋子,自己留50双,企业留50双,这个时候剩余价值率就是100%,我们很自然的认为这样的分配关系决定了企业的利润,其实是大错特错了。实物分配关系仅仅是决定了企业利润的一部分,远远不是企业利润的全部。决定企业利润率有两个因素,一个是劳动者在实物收入分配中的权重(实际上就是剩余价值率),一个是货币使用的效率(货币周转率)。

无论是一个工人通过什么方法生产100双鞋子,老板都要拿走一半,那么剩余价值率就是不变的,始终是100%,但是老板的收入却完全可能因为生产的产品品种的不同而不同。如果生产布鞋,这个工人的生产周期是1个月;如果生产皮鞋,这个工人的生产周期是2个月。那么生产布鞋的老板收入将比生产皮鞋的老板收入高2倍,即利润率高2倍。在现实中,这个生产皮鞋的老板是不干的。

在自由市场经济中,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结果,就是利润的平均化。只有利润平均化,整个社会的物质生产才可能维持基本的平衡。如何让所有的企业利润保持一致呢?我们有两种基本方法,一个是调整剩余价值率,一个是调整货币周转率。

调整剩余价值率,实际上就是让某些企业的名义剩余价值率高点,让某些企业的名义剩余价值率低点,这个就是剩余价值的转移现象。这部分转移过来的剩余价值,我们这里称之为超额剩余价值。比如说按照劳动价值论,我们一双布鞋卖100元,一双皮鞋卖200元,这个时候卖皮鞋的资本家是不干的,因为赚的钱太少了。我们调整剩余价值率,实际上就是调整商品的价格,比如调整了之后,布鞋卖80元,皮鞋卖320元。前者名义剩余价值率是80%,后者的名义剩余价值率是160%。这个时候企业之间的利润就平均化了。

调整剩余价值率有个缺点,就是调整后布鞋的价格更低,而皮鞋的价格更高,布鞋的剩余价值都跑到皮鞋那里去了,变成了超额剩余价值。现实中这样做会导致皮鞋的需求进一步减少,客观上抑制了消费者对高端产品的购买欲望,不利于先进产业的发展。

调整剩余价值率说起来是调整价格,实际上自由市场经济中的商品价格都是市场自发调节和形成的,真正可以让我们自由调整的是商品生产的货币周转率。商品的货币周转率取决于每种商品的生产制造周期,严格意义上来说,任何商品的生产制造周期都是由其制造工艺决定的,受当代科技发展水平制约,并不会真的让我们随意调整,所以货币周转率也不会随之变化。然而现代经济的发展规律中,普遍存在规模经济的现象,可以让人们从中进行“作弊”。

我们假设皮鞋的生产制造周期是两天,我们需要两天时间完成一双皮鞋,货币周转时间就是两天,那么只要我们安排两个人同时生产,我们的生产制造周期就可以缩短为一天。劳动生产率没有发生任何变化,但是货币周转时间缩短了一半,也就是说利润提高了一倍。

现代经济往往都是社会化大生产,就是因为社会化大生产集中使用人力和物力,提高了货币周转率,创造出“规模效益“。我们所熟知的福特生产方式,创造了流水生产线,开启了汽车制造的低成本时代,往往我们误解其生产效率非常高。其实流水生产线仅仅是一种分工方式,它的主要效益不是来源于劳动效率提高,而是来源于“大”产生的规模效益。福特生产方式的汽车总装配生产线,为了追求规模效益,往往做得很长,那么丰田生产方式的汽车总装配生产线就不搞这么长,所以更具柔性,适合多品种和小批量的时代要求,但是生产效率并没有因此而降低。

“大”并不是我们的目的,我们把企业搞得很大,目的是缩短生产节拍,让产品生产出来的时间间隔变得很短,资金可以快速周转。虽然产品本身的生产制造周期没有任何变化,但是生产节拍越小,资金的周转速度就越快,企业的利润就会越高。很多企业本身并不大,比如说很多大企业都有规模不大的零部件配套供应商,但是这样的零部件配套商都有着很细的专业分工,而专业分工越细,生产制造的周期就越短,生产的节拍就越小,货币周转的速度就越快,效益就越好,和企业追求“大”的目的都是一样的。

调整货币周转率也有个缺点,就是存在所谓的规模收入报酬递减。因为产品本身的生产制造周期没有发生变化,劳动生产率也没有发生变化,我们实际上是通过企业“做大”的方式提高的货币周转率,实体经济并不会随着我们收入的增长而增长。显而易见,这种增长并不是可持续的增长。我们增长的规模越大,未来的成长空间就越小。对于企业来说,规模越大,利润越多;对于社会来说,不管你做多大,东西都是那么多的东西。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的这一对矛盾往往很难解决,比如在中国,无论中国的经济发展多好,汽车生产的总产能永远都是过剩的。个别企业追求规模效益,结果必然是整个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

既然实体经济没有得到真实增长,那么我们单纯的通过企业产能扩张方式去追求所谓的规模效益,实际上是毫无意义的,它只会损害我们国家的实体经济,这个时候企业之间的优化重组就是我们更好的选择,它可以防止企业之间恶性竞争形成的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不管我们未来的企业兼并是横向兼并,还是纵向兼并,抑或是混合兼并,作用完全是一样的:不改变实体经济,但是可以改变企业的利润分配,让“做大”的企业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

先进产业具有一个较突出的特征,就是资本密集,本身的生产制造周期长,货币周转速度慢。如果我们不能人为的调整货币周转率、给先进企业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先进企业就没有办法做大,不能获得更多的收入、不能争取更大的成长空间。然而我们也要充分的认识到,这种金融意义上的经济增长并不是经济的真实增长,它的作用是我们可以改变现有的利益分配格局,但是容易演化成泡沫经济。它多依赖虚拟经济形式而存在,因此上也蕴含了很大程度的金融风险,会给实体经济带来冲击,对产业结构及其分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利润是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元素,是我们分析经济活动的重要依据,它考察的主要对象是实体经济。影响实体经济增长的有两大要素,一个是剩余价值率,一个是货币周转率。利润率=剩余价值率×货币周转率。前者表达积累程度,是劳动力的生产效率;后者表达积累速度,是对劳动力的供应效率。作为货币周转率,它不一定是真实的,有的产业并不能吸引劳动力快速就业,但是只要形成规模,货币周转率就会很快,看上去和那些能够吸引劳动力快速就业的产业是完全一致的,但是并不会因此带来实体经济的任何增长。理论界一般认为,剩余价值不仅在概念上,而且在数值上等同于利润,这是我们长期以来形成的错误认识。笔者认为,只有我们正确的认识利润,我们才能揭示事物的本质,树立正确的经济发展观。我们要警惕和防止对西方自由市场经济、金融自由化理论的盲目崇拜和追随,对产业的发展方向进行正确选择或引导。对于股市融资、资本重组等虚拟经济赖以存在的形式,我们必须要有所监管和控制。要正确认识和利用规模经济,杜绝盲目扩张,解决产能过剩问题,以此保持经济健康和可持续的发展。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